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

农民增收、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工作调研
发布时间:2008年5月3日   点击:5761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农经委对我市农民增收、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工作开展了调研,前段时间在农开局召开了农业局、发改委、农开局、劳保局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刚才,我们又视察了我市高效农业重点工程,听了农业局孙局长的汇报。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三资”农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城乡面貌变化显著,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特别是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效规模农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高效农业种植面积2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其中07年新增面积就达到5.96万亩,增幅达33%,高效渔业,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的规模化比重也大幅增加,高效规模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各镇都有高效规模农业项目,主营产品主要是应时鲜果、畜禽养殖、蔬菜、苗木、茶叶、中药材、水产以及传统粮棉油,初步形成了东果、西渔、南园、北蔬、中间花等一大批“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其中有三家特色农产品被评这江苏省名牌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高效规模农业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高效规模农业板块不断增多。我市坚持以扩大高效农业规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为重点,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高效农业板块。一是依托镇江农科所,利用戴庄村资源,形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区内充分展示出绿色食品生产、特种种植、特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观光五大功能,形成特色。二是白兔镇草莓、葡萄种植经过大户带动,形成几千亩的种植基地,集高效农业、生态环保、观光采摘、农庄休闲于一起的现代农业绿色走廊。三是以特种养殖业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禽畜生产,形成了茅山老鹅、百事特鸭业等养殖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还有不少科技示范园、有机农业圈、特色农业科普基地等高效规模农业板块不断涌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三、高效规模农业产业化不断提升。近年来,受国家惠农政策的影响,“三资”投入农业日渐活跃,大大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据统计,全市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2家,镇江市级8家。2007年我市争取项目资金2827.3万元,自筹资金3634.58万元,小额扶贫贷款1680万元。突出“高效”和“规模”,重点加大对高效农业基地项目的投入,如白兔镇应时鲜果、茅山镇丁庄葡萄、后白镇草坪苗木、戴庄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实验园等项目。有些龙头公司和企业的规模越做越大,不少行业已成为我市农业标志性工程,有的品牌成为省、镇江市知名品牌。
      四、高效规模农业带动力不断显现。我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之快、势头之好,其中有一条成功的秘诀就是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大户带动。丁庄葡萄由方继生从种植几亩开始的,由于有一定的效益,加之政府不断进行舆论宣传,技术扶持,带动周围群众跟着干,经过几年的发展,葡萄种植扩展到几千亩,形成规模。二是企业带动。弘景园中药材公司与地方400多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公司提供种苗、专用肥,包回收产品,带动农民种植药材,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合作社带动。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创建了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镇江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个,经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0家,增长快,分布广,带动力强,在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生产标准、品牌创建、技术培训和指导、市场开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后白西冯花木草坪,成立合作社,以社带组,逐步壮大,带动全村550多户,发展了经济林木、茶叶、草坪3200余亩,去年,这个村人均收入高达12300元。
      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中,我市农业局、农开局、发改委、劳保局等职能部门,围绕部门工作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部门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培育、机制创新、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品牌品种的培植、农民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改委和劳动保障局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是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市高效农业规模化虽呈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上级要求比,与群众的期盼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面临着不少的压力和挑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一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思想意识不够强烈。一些人认为农业为弱质产业,靠农业发家难。部分农民存在畏难情绪和进取精神,一定程度上影响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思想认识的统一。二是防御风险机制不够健全。农业经济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很多风险。比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品质风险等,有的风险经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但有的风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少农民和专业大户在规模投入上心有余悸。三是资金筹集难度较大。推行高效农业规模化初期需要一定的投入。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民,尤其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户还不十分富裕,生产启动资金短缺,不少家庭只能停留在小打小敲上,难以组织规模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虽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积累不足,加之金融信贷难度大、手续繁、盘子小,只好满足现状。四是劳力难适应。发展高效规模农业需要有一定素质的农民。目前滞留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即女的多男的少、老年人多年轻人少、文化低的多文化高的少。由于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加之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头脑,导致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接受慢,推广慢。五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深加工企业少,带动作用还不够显著。我市1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累计销售只有4.32亿元,还不如丹阳、扬中的一家企业,我们的龙头企业大多是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企业少,附加值低,与其他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偏弱。六是农技推广服务不够到位。高效农业规模化离不开农技人员的鼓动、技术辅导,而我市农技推广队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推广服务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象赵亚夫同志这样热心农技推广服务的专家还要再多一点。
      促进农民增收、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最强音,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需要,更是立足我市新农村建设实际,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五点建议。
      一、继续大力度做大做强区域性主导产业。要进一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各镇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下大力气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出一两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化经营,尽快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要做大做强一批上规模、有档次、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经济。做大做强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展示出我市的区域特色和品牌特色。三是开展专业合作。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组建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壮大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培植一批区域性特色市场,构建功能完善的市场网络,让我市的农产品离开本土、走进超市、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二、继续大力度引领各路“财神”蹲座农业。实现农民增收、高效规模农业推进,必须寻求大量投入。首先,财政要倾斜农业。市镇两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力度,除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外,要按《农业法》的规定,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渠道,确保支农资金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按比例持续增加。其次,吸引“三资”开发农业。要把“三资”开发农业作为推进我市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首要任务来对待,在更新观念,编制规划,搭建平台,宣传推介,项目跟踪等方面使实招、求实效。第三,社会各界要反哺农业。动员和组织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工商企业、行政事业机关与农村结对帮扶,以实实在在的措施支持和帮助高效农业开发。
      三、继续大力度做好科技推广和技能培训。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稳定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强农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工作机构,落实责任。同时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二要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积极示范应用优质高效新品种、新技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辐射,扎实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三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要突出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这三个主题,努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
      四、继续大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氛围。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镇两级政府要把促进农民增收、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目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二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农业、水利、劳保、林业、工商、税务、金融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关注、支持农业,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三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事业,尽量减轻农民风险心理负担。
      五、继续大力度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进一步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二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三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市级机关部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主任   蔡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