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代会

人代会

关于句容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年1月13日   点击:4202
市财政局局长 吴新梅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句容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奋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坚持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财政运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任务。
一、201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经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我市2014年财政总收入预算为8000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354000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83183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比上年增收128085万元,增长18.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908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4%,比上年增收53981万元,增长17.7%。税收比重85.4%。
(二)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经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2014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680000万元。2014年全市实际完成财政支出6766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51%,增支76770万元,增长12.8%。
二、201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经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2014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380000万元。2014年市本级实际完成财政收入40998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9%,比上年增收60282万元,增长17.2%。
(二)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经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2014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540000万元。实际完成财政支出5375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55%,增支67557万元,增长14.4%。
三、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一)总量跻身全省三十强,增速领跑苏南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积极抓征管、促增收,通过大力推进综合治税、“营改增”和“二三产”分离等举措,着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水平。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达到35.9亿元,在全省排名第29名,比上年提升两位;增幅达17.7%,分别高于全省、苏南平均7.6和9.5个百分点,在镇江市“一枝独秀”,在苏南13个县(市)中名列第一;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3%,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二)促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安排人才专项2160万元,落实“福地英才”、“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313工程”、“百企百站”等人才引进政策。安排4000万元,设立科技创业种子基金、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直接补助、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的方式,支持初创期、成长型科技企业以及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壮大。投入1000万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苏科贷)、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2个资金池,争取省区域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扶持资金800万元,使14户企业获得银行贷款6550万元,缓解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落实各类减免税5.82亿元。全年争取中央、省各类专项资金8.6亿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
(三)民生投入实现较快增长
2014年,全市民生支出达32.7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量的75%。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财政教育支出达10.78亿元,增长18.8%。安排5.47亿元,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缴纳“五险一金”等。高于省标10%安排全市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支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投入2.53亿元,支持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投入1.1亿元,支持教育装备达标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支农支出7.87亿元,支持高阳河、赤山湖退渔还湖、北山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升级以及“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等。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8195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5个,新建农桥66座。支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试点,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信贷投入。加大社保就业投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5亿元,支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普惠性”提标。发放失业救济金923万元。投入2091万元,对初始创业、带动就业、创业载体建设给予政策扶持。筹集资金3300万元,支持“金保工程”建设。发放城乡低保2664万元,发放物价补贴、普惠性的节日慰问246万元。发放残疾人补助金3000万元,发放尊老金1190万元。投入780万元,支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实施老年人“安康关爱行动”。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15亿元,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改革。安排补助资金1.13亿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520元。安排基本药物制度综合改革补助资金505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全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1.03亿元,支持文化艺术中心运营、国家一级图书馆建设、文体广场建设和乡镇文化站升级改造,支持少儿故事创作演讲大赛、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等大中型赛事以及惠民演出活动,支持全国文化先进市和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取省以上资金6368万元,支持环太湖水污染治理等。安排3500万元,用于边城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安排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45亿元。落实奖补资金3035万元,支持关停污染企业、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加大改善人居环境投入,落实经适房补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房建设资金1945万元。统筹资金4583万元,补贴公交亏损、更新购置公交车、校车和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9亿元,支持642户职工改善居住条件。
(四)财税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拟定市镇财政体制调整方案,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分类分档实行财力均衡配置,合理调整市镇两级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推进预算公开,完成21家试点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工作。严控“三公”经费,相继制定培训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按月统计分析“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扩面增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41项,其中安排市级绩效评价项目9个,镇级绩效评价项目23个,单位自评价项目9个,评价项目资金达3.06亿元。扩大政府采购管理范围,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工程项目以及部分驻句单位采购行为纳入管理范畴。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落实公共自行车、交警大队交通设施维护项目、文化艺术中心物业管理、“金保工程”软件等项目6个。开展PPP模式试点,对西部干线、郭庄城镇化、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第四人民医院、吉利福利中心、特勤消防站等政府投资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入,在市级部门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完成市级174户、乡镇197户部门预算单位集中账务处理。启动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有效解决职工无房产抵押难题。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两年被省财政厅授予“全省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
2014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投入的需求仍然十分突出,税收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理念尚需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均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奋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逐步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管理体系。强化风险防控,加大民生社会事业投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预算安排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保质保量。二是支出预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三是厉行节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建议2015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2015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0亿元,增长11%。当年财政可用财力全部安排支出,在进一步提高民生支出比重的基础上,实现收支平衡。
按现行财政体制,预计市本级财力28亿元,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亿元,增长10%,实现收支平衡(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详见附表1)。
(二)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38亿元,全部按照定向来源安排各项支出。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8亿元。安排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8亿元,实现收支平衡。(2015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详见附表2)。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8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7.56亿元,失业保险基金0.2亿元,工伤保险基金0.17亿元,生育保险基金0.07亿元,全部安排各项基金支出。(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详见附表3)。
二、201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以促进持续增收为导向,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加强对重点产业、流动行业、跨地区项目的税收服务,着力提升大项目对地方财税的“贡献度”。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主动研究对接国家新一轮税制改革。不断扩大“二三产分离”、“营改增”改革成果,改善税收结构,进一步提高收入“含金量”。
(二)以推进转型升级为重点,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正确把握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政策预调微调,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杠杆”作用。2015年市级安排“促进经济发展类”专项资金9786万元,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其中,设立“三集”园区产业发展奖励1000万元,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安排旅游发展专项2736万元,支持“一城、二山、三湖”战略。安排“科技人才类”专项资金7790万元,增长20%,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贴息、信用担保、风险补偿等财税政策工具,吸引和“撬动”各类要素向科技创新、“人才改革试验区”集聚,促进科技创新园区、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完善“财银合作”机制,充分盘活财政间隙资金,加大对各类创新、创业、支农“资金池”的投放力度,撬动金融资本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加大民生薄弱环节投入
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科学界定财政作用边界,强化对基本民生的托底保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安排“农业水利建设类”专项1.89亿元,重点支持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极推动城镇化进程,大力支持深化农村改革。其中,安排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专项1000万元,推进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安排农业保险基金配套1400万元,着力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安排专项资金2300万元,支持“百村万户”双达标。新建农桥20座,实施“一事一议”项目40个。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安排“教育发展类”专项1.26亿元,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安排7235万元,用于非义务教育债务化解。投入5.2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校安工程、开放大学等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完善“五险合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适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养老补贴标准。推进吉利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建设。安排1.32亿元,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安排专项500万元,加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岗位补贴等引导力度。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安排生态环境专项资金6000万元,统筹用于生态保护,支持“民生环保行动”、“一江、两湖、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园区建设。安排村庄环境长效管理专项1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安排“公共卫生类”专项资金2.6亿元,加大对新农合、公立医院改革补贴、基本药物制度等领域投入力度,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安排文化专项资金1764万元,支持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公交惠民”,安排专项资金4266万元,用于公共自行车、客运枢纽运营、公交补贴和城镇公交车、校车购置。实施安居工程,安排1500万元,市场化、货币化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
(四)以深化财税改革为突破,加快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预算追加程序,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办法,推进资金收回、结转工作常态化。坚持“无预算不采购、超标准不采购”,对所有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项目,全面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增强采购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建立健全以配置流程和配置标准为核心的行政事业资产配置管理体系。探索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中长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全面实施财政预决算公开,实行市本级、部门预决算、培训费、会议费和“三公”经费公开。安排偿债准备金8000万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紧盯预警红线。将政府性债务逐步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实行实体化运作。在养老服务、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审计评估、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注重财政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加大监督信息披露和公示力度。突出花钱问效、花钱问责,严守法律底线,扎紧制度篱笆,推进依法理财。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完善“公私合作”投融资机制,推广使用PPP模式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扩大国库统一账户体系覆盖范围,提高公务卡使用率。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严格按照本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新常态下实现全面赶超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