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关于句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年7月31日   点击:6766
一、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红色旅游景点建设快速推进。中央下发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把句容列入30条精品线路之中,茅山新四军纪念地成为全国132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建设实施顺利,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发明显加快,农业休闲和观光旅游有实质性进展,南山农庄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以茅山风景区和宝华山风景区为主体,以南山农庄、圣妙农庄、农林学院示范园、万山红遍科技示范园、白兔草莓园、张小虎葡萄园等农业旅游为呼应,以“农家乐”、“乡村游”、“自助游”为补充的的区域联合、整体推进的大旅游格局,形成了集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品牌特色。
二是旅游品牌越来越响。景区景点创建工作进展喜人。茅山创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龙山成功创建省级风景名胜区。宣传促销活动成效明显。针对南京、上海等主要客源地开展了专题促销,组织参加了多次旅交会,借助中央电视台、扬子晚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形象宣传。旅游线路产品稳步增加。巩固了“茅山、宝华山”二日游、“茅山、天目湖”二日游等成熟线路,成功开辟了“茅山、瘦西湖”二日游线路,以及针对上海、苏州等地游客开通了“茅山、雨花台、中山陵”红色旅游二日游线路。
三是旅游环境越来越优。茅延线、东进路改造、主入口干道和茅山景区内环线等道路建设相继开工,九龙山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定点单位从 10家发展到20余家。综合施策整治根治景区顽疾。通过成立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对茅山风景区内的“黑车”等进行专项整治,使茅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的强行拦车拉客、欺客宰客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行业管理继续加强。强化了导游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对导游讲解进行了规范。广大游客对我市旅游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二、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
一是理念陈旧,定位不准。2002年,我市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完成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周边地区经济崛起和个人消费能力的提升,休闲度假游已逐步成为今后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牢固树立“大旅游”意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以构筑旅游支柱产业为目标,着力打造“环南京旅游休闲度假带”目标。今年,我市还将全面修编茅山和宝华山景区规划,特别是赤山湖湿地公园规划要进行国际招标,重点打造南部旅游板块。综合上述情况,我市原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发展理念、目标定位、操作层面上已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
二是总量偏低,带动偏弱。句容与省内旅游发达县市之间的差距还较大。我市旅游接待人次居全省第6,而旅游总收入排在全省第10。目前,全市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足7%。而经济学界一般认为,旅游业要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至少要达到10%。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市旅游业目前还只能算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资源分散,结构单一。句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集道教、佛教和革命圣地于一体,全省独此一家,全国也大约只有5个这样的县市。我市有2个国家4A级旅游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外还有1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个省级文保单位、2座全国重点开放寺庙、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可以说是风景名胜多、文物古迹多、民间传说多。但发掘不够、包装不够、宣传不够,“顶级产品”分量不够,辐射不强;一般景点内涵不足,缺乏关联,点不成线、线不成面;旅游结构单一,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与当前国际上盛行的休闲、度假等特种旅游相结合的立体化现代旅游不相适应,难以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更难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四是投入不足,策划不高。近年来,我市积极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和投入力度。一批景点如茅山华阳洞天、印宫栖真楼,宝华山叶庵会所、秦淮源头,以及市区大圣塔、葛仙观等相继建成,九龙山开发也正在加快推进。但总体上看,投入都比较小,去年,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及相关配套设施实际投资1亿多元,而溧阳仅天目湖的投资就达到5亿元左右。河南焦作的云台山,2001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门票收入400万元,客源市场半径不到300公里,还未覆盖河南全省。5年之后的2006年,累计投入超过6亿的云台山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7个国家级于一身的景区,当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7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11.3倍和39.3倍,主要客源市场半径扩展到1500公里,省外游客占到90%,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12.9%,带动旅游从业人员25300人,占全县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上。投资1.5亿元在景区全面实施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投资1亿多建成了占地35万平方米、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了130辆豪华观光巴士。其中仅每年免费为游客提供的手纸费用就达到100万元以上。云台山的成功可以说是老景区、老资源、新亮点,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仅仅5年时间,云台山用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大手笔的规划、大气魄的投入创造了一流的品牌。相对而言,茅山除了经济实力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多元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此外,我们在景点开发的创意和策划方面,做得也不够深,缺乏游客参与性的项目。譬如茅山,它是道教圣地,也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战根据地,很多名人和传说故事没有进行很好的深度挖掘。
五是联接松散,设施滞后。旅游产业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带动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大,关键是配套设施要跟上。我市现有旅行社9家,星级饭店4家,社会旅馆100多家,大大小小餐饮企业3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达4.2万多人。黄金周、节假日期间来句游客数量一般在2.6万人次/天左右,但我市的旅游接待能力仅为5000人次/天。而且不少宾馆档次不高,房价却偏高,远远不能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提升旅游品质。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厚,旅游线路产品却并不丰富,核心问题是资源整合不够。首先,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推动整合。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打破区划限制,打破条块分割,打破狭隘的景点观念,抓紧修编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景区规划要以全市总体规划为总纲,做到通盘考虑、整体协调,全市一盘棋。要集中力量先做大一个景区,以“建精品景区、创全国文明、闯国际市场、树世界品牌”的目标追求,高点定位。既要倡导个性化开发,推动旅游资源重组,又要努力杜绝在景点开发中,与开发方针相违背、定位不统一、走向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要以景点的开发带动景区的发展,以景区发展带动土地增值所产生的效益反哺景点建设,滚动发展,实现景点建设和景区开发的良性互动。对于尚在规划中的赤山湖湿地公园,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坚决杜绝低层次的无序开发。市委、市政府今年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整合九龙山与茅山风景区,进行整体开发运作,就是一次成功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做大做强核心景区。具体建设过程中,一草、一木、一石、一牌、一店,栽什么草、种什么树、立什么牌,都要严格按照规划、结合具体实际实施,按照自然和谐的标准进行建设,使景区达到处处是精品、点点有特色的视觉效果。其次,要突出线路产品整理实施整合。实际操作中,可以本着交叉循环配置的原则,开展旅游景区、景点的立体组合,在全市范围打造几个相关连的旅游区,整合在一起,实施“一票通”运作。比如,将茅山、九龙山和春城的葡萄园、白兔的草莓园组合起来,推出游青山绿水、品神秘文化、尝农家特产精品线路,将茅山和白兔草莓园、仑山湖休闲度假区组合成运动、休闲和观光线路,延长游客在句容的逗留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句容旅游留不住人的问题。第三,要注意在区域联动中延伸整合。要善于把我市的旅游资源与周边邻近旅游区乃至长三角旅游区更大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串联进行整合。一方面,规划要实行有效对接。茅山、九龙山等景区开发,需要在了解金坛、溧阳等市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由市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另一方面,线路产品要实行有效对接。尤其要注意与邻近的汤山古溶洞、阳山碑材、溧阳天目湖、常州恐龙园等景区、景点进行有机对接和整合,联合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线路产品。
二是以优化管理为核心,提升运作水平。一要改进决策机制。应建立听证决策制度,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凡涉及旅游发展问题,今后均由市旅委召开听证会拍板决策,以改变目前旅游发展决策中各景区往往各自为政,以及就事论事的相对局限状况,进而着眼于构筑大旅游格局,对全市的旅游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二要改革管理机制。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突破既有模式和套路,尝试摸索先进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景区内部管理体制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加以理顺,使权责更明晰,管理更集中,调控空间更大,调控手段更先进有力。要着力解决当前景区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通过建制、产权、职能整体划转等形式,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制景区内各种资源,以保证景区在发展旅游上精力更集中,工作更容易协调。三要改变运作机制。加快景区、景点经营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以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建设股份制运作模式为重点,将经营权集中转移,创建开发运作旅游产品的独立市场主体,组建旅游开发集团公司。云台山采取的是“体外循环”的做法。成立景区管理局,副县级建制,对景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管理,所有门票收入不进财政,全部留给景区滚动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还为本地农民发展家庭宾馆和农家乐项目提供财政担保,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
三是以拓展市场为基础,提升发展活力。一要进一步强化对主客源市场的促销。应当继续贯彻“主攻沪宁沿线,强化周边,拓展杭嘉湖和东南亚”的市场拓展方针,以长三角的大中城市作为主攻点,以会务、观光、度假作为发展方向,主动走出去,加大与外地知名旅游企业联手、联姻的力度。二要进一步强化与近客源市场的对接。通过利益引导和客源互换等方式,拓展客源市场并加以巩固;或者采取开通“旅游直通车”的办法,实现与周边大中城市客源市场的直接对接。目前,南京到我市茅山、宝华山以及上海到我市茅山的“旅游直通车”已先后开通,下一步应当努力延伸线路、增加频率,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扩大“旅游直通车”开通覆盖的城市范围,充分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实施对接。
四是以构建品牌为载体,提升外在形象。品牌是形象,品牌更是生产力。围绕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构筑大旅游格局,必须倾全市之力,整合地区性的旅游品牌,在旅游市场上形成城市整体旅游形象鲜明、景区形象突出的形象标识。首先,要善于创立品牌。用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茅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宝华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这三块金字招牌,向外界充分展示我市山水旅游、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内涵,并借助茅山有机农业圈、中国草莓之乡等品牌影响,打响农业观光旅游的品牌。其次,要善于宣传品牌。紧紧抓住红色老区游、金色寺院游、绿色山水游、特色田园游的线路品牌,强力实施品牌渗透战略,借助名人、名媒体、名旅行社的宣传造势,打响我市大旅游品牌,树立旅游区整体形象,推动旅游品牌升级。第三,要善于展示品牌。“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要切实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强行业管理,优化旅游环境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始终坚持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始终把游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品位,向游客充分展示品牌旅游区的形象,借以在客源市场实施更有力的第三人影响。
五是以完善要素为先导,提升整体功能。一是要强力推进旅游配套开发建设。加紧建设一批高档次的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弥补旅游服务设施的不足,逐步替换一部分低档次的旅游服务设施,新发展一批高等级的旅游定点单位,显著提升全市旅游接待服务的整体水平,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通过一部分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经营权的出让、转移,把旅游服务从低资质的市场主体身上剥离出来,过渡给高资质的市场主体,促使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层次不断提高。二是要不断引导旅游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以推进旅游服务集团化、集约化为方向,鼓励和推动旅游服务企业自由重组,成立一批旅行社、旅游企业,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旅游服务品牌连锁企业、集团公司,从而改变旅游服务散而杂的局面,形成较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较完善的运作体系,使全市旅游服务业早日步入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