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关于评议市政府文体工作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2年7月31日   点击:7699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评议市政府文体工作办公室,按照评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我市近三年以来的文体工作开展了评议调查,形成了对市政府文体工作评议意见的报告。
一、我市文体工作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文广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促进文化大繁荣的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克难奋进,文体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多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提升了文化体育对我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
(一)努力建设文化强市,不断促进文化繁荣
1.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三年来,市文广体育局以节庆赛事为主体,组织、举办了“送戏进百村”、“欢乐家园.文化嘉年华”广场演出,“新苗杯”器乐比赛、“迎新春”义务写春联,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建党90年“红歌大家唱”广场文艺汇演等众多文化活动和赛事。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现和培养了艺术人才,活跃了城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引领了群众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活动。2009年开展各类广场演出30余场,“送戏下乡”40余场。2010年成功组织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广场文艺演出,得到市民的好评。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举办了“红歌大家唱”广场文艺汇演,全市各行各业、乡镇、管委会共48支代表队参加了演出,大力弘扬了主旋律。
2.专业艺术再创佳绩。市文广体育局以打造精品、培育精英为主体,组织各专业艺术团体以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为己任,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在镇江市级以上的各类文艺汇演和比赛中多次取得名次。2008年,我市创作的诗表演《农民的笑声》、舞蹈《快乐老太》在镇江市级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少儿故事《花生米事件》在镇江市第十二届少儿创作故事演讲大赛中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并获得“故事大王”称号。2009年,我市创作的小品《上报》获镇江市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创作金奖、编剧金奖和表演奖,在“多彩镇江 舞动激情”舞蹈大赛上,我市获得金奖5枚,银奖3枚。2010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为宣传主题,组团参加江苏综艺频道“社区乐翻天”栏目。在南京大行宫礼堂,成功举办大型“松之燕拉丁舞”句容专场的展示演出。2011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句容首届茅山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在226个项目中我市代表队获得金牌46枚。
(二)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努力增强人民体质
1. 群众体育参与面不断扩大。市文广体育局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和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为抓手,不断强化体育的公共服务功能,广泛组织群众开展以万人健步走、健身操、舞蹈、篮球、乒乓球、综合性运动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增强了全民健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009年6月,举办了句容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万人百日健步走”活动,全市38个单位2000多干部群众参加了活动。三年来,我市相继承办了江苏省第十二届、十四届“省长杯”足球赛,江苏省第十三届“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赛,镇江市少儿游泳比赛,成功举办了句容市第七届运动会,“市长杯”乒乓球比赛,庆国庆60周年篮球比赛,句容“茅山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等赛事。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和比赛的开展,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体生活,使我市体育事业朝着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2.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市文广体育局认真遵循“体教结合”的原则,完善各项训练制度,加强训练管理,提高竞训质量。积极依托学校,以专职体育教师为基础,建立多层次业余训练网络,在竞技体育上取得了较好成绩。2008年的省田径运动会上,我市夺得4金1银,获团队总分65分,竞技体育上升为全省县级市中上等水平。镇江市第十二届农民运动会上,我市的篮球队获镇江市冠军,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2010年,在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女子手球、乒乓球项目比赛中,我市选手夺得3枚金牌,超额完成镇江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夺牌任务,实现了竞技体育的新突破。在2010年全国“创新杯”少儿乒乓球比赛中,我市代表队获2000年组团队冠军。  
(三)文物保护卓有成效,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取得新进展
句容是一座文明古城,遗留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95处。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突破50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8件,三件元青花瓷器、琉璃杯在全国都属稀有。2008年完成了句容萧绩墓石刻保护和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2009年筹备近两年的华阳洞摩崖石刻维护保护工程顺利开工。2010年完成隆昌寺明清建筑群、城上村遗址、春城土墩墓群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句容土墩墓考古曾获“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更好地展示句容悠久的周代文明,2010年开工建设江南土墩墓博物馆,该建筑整体风格与茅山风景区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在景点中注入了文化内涵,增加了旅游卖点。城上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2008年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是江苏省上榜的三处重要新发现之一,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表彰。
(四)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全面整治文体市场
三年来,市文广体育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为中心,以网吧监管和“扫黄打非”为重点,依法行政,整顿、规范文体市场,有力促进了全市文体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了网吧分级监管制度,利用有限的管理力量,提高网吧市场的管理效能;加大“扫黄打非”执法力度,分四个阶段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16193人次;打击盗版音像制品、非法出版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受理举报投诉290件;严格规范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二、文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文化体育工作在满足广大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上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等诸多因素,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有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文化体育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概括起来,我市的文体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滞后。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市民文化娱乐、强身健体的需求,具体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硬件不硬,投入不足,经费紧张,设备老化,许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困难,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弱化,实施虚化,难以满足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和健身需求。
2.缺乏长效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战略发展目标,文化工作人员结构严重失调,专业人员流失,使本来在资源配置方面欠缺的情况更趋于不足,加之老龄化,新生力量得不到有效补充,严重制约了群众性文体事业的发展。
3.虽然对娱乐性网吧进行了专项整治,但非法经营、违法违规问题仍时有发生,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有待加强。
4.如何将建设文化体育强市与繁荣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值得深入研究和尽快跟进。
三、繁荣我市文体事业的几点建议
1. 加快文化体育建设步伐,提升文化品位。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繁荣文化的关系,提高对发展文体事业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发展文体事业,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要把建设文化体育强市、促进文化大繁荣与文化旅游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实施“五大板块”战略,服务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要根据实际,制定文体事业发展规划,规划的重心在于专业场馆、开放式广场等设施建设,把文体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到市区范围内的建设,建制镇、尤其是新市镇的建设,小到一个社区、一个片区乃至一个小区物业中的文体设施建设。通盘考虑文化设施的合理布局和配置,从根本上解决文体设施不足的现象。进一步抓紧人大代表议案的办理,加快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速度。
2. 拓宽思路,加大文化体育事业经费投入。发展文体事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文体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第一,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文化体育建设的主要渠道,财政对文体经费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尤其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第二,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实现“以文养文”。制定鼓励文体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以期“以企养文”;积极开发我市的文化资源,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来弥补文体经费的不足,以便“以商养文”。第三,广开渠道,积极争取企业赞助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体育是一种公益事业,可以通过企业赞助的形式来筹集资金,弥补资金不足。
3. 创新载体,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弘扬社会正气、凝聚人心、沟通干群感情、增进融合的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化解或缓和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以娱乐健身为主题的广场、公园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市民的参与热情很高,这也反映出广大市民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和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多样性的群众文体活动。并在内容上予以丰富,内涵上予以提升,形式上予以多样,范围上予以扩大,设施上予以便民。使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身体体质不断增强。
4. 资源共享,促进全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共同发展。进一步适度开放学校和企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在文化体育资源共享上做足文章。建议积极创造条件让各类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和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度开放,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提高各种文化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有关单位“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形成长期共存的物质利益关系,使文体活动资源得以长期共享、共用。
5. 加强基层文化组织建设,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基层文化组织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是要抓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把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变有牌子、缺设施、缺经费、缺专职人员的现象,确保文化工作定岗、定位、定职、定责;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队伍中来,鼓励文化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文化服务工作。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加强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实施从业资格制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完善考核体系。坚持平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德、能、勤、绩进行统一考评,做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要完善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要把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配备专门的人员、经费和设备。在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应持长期发展的眼光,既保护遗产,也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营造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句容的整体知名度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